新闻动态

产品列表 /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
读范成大的-田园诗

作者:admin 浏览:216 发表时间:2024-02-05 16:51:47

读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古诗六十首,总的感觉,通俗清新,充满生活气息,多人间烟火之气。
 
说到田园诗,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陶渊明与王维。陶渊明辞官隐居田园,躬耕南野,在普通的劳动生活中寻找乐趣,或许,是有那么一种恬淡闲适,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,不过,总感觉有一种被动地,逃避现实的故作姿态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东篱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间,那远处的庐山就映入眼前。传统的诗歌赏析说,这一个“见”字,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,而是采菊之时,无意中抬头,山入眼帘。这句诗有一种“静穆”“淡远”之美。但是我们再看看前边几句,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”。居住在人世间,却没有车马的喧嚣。你要问我为何能如此?只要志存高远,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。读这个,我总觉得诗人有一种言不由衷的感觉,就像李白口口声声视功名如粪土,最后还不是跑到京城要官做,要不到才那么说。陶渊明最出名的还是《桃花源记》,只有对现实的无奈,才会躲起来,活在自己的乌托邦,寻找心中的理想田园。
 
王维跟陶渊明又不同一点。一是王维没有全隐,而是维持一种半官半隐的状态,用一句话概括,一生逃避现实,却到死都在做官。另外,王维不是隐居田园,而是隐居山间,确切地说,王维的诗是山水田园诗,田园的劳作更少,而是寄情于山水,通过欣赏自然美而达到心境融合,在自心的宁静中寻找幽静与清淡。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,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空山,新雨,初秋,明月,松林,泉水…竹林中笑语喧哗,那是浣女,渔舟在劳作。明明有人,那为什么说是空山呢?原来山中树木繁密,掩盖了人活动的痕迹,这和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一个意境,王维号称诗佛,他的诗确实是有禅宗的味道。
 
南宋的范成大,没有陶渊明和王维出名,不过他的田园诗却被称为“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”(钱钟书语)。宋以词著称,大家比较熟悉的诗人大概就只有爱国诗人陆游,还有一个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杨万里,范成大与他们二位齐名,再加上一个尤袤,合称“南宋中兴四大诗人”。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写于他晚年隐居于石湖的十年,共写了60首,描写春夏秋冬四季农村的景色与农民的生活。不同于陶渊明,王维的诗只描写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田园,范成大的诗关注的是现实,有农闲时的生活情趣,也有农民生活的困苦。
 
"梅子金黄杏子肥,麦花雪白菜花稀,日长篱落无人过,唯有蜻蜓侠蝶飞",梅子黄,杏子肥,麦花白,菜花稀,初夏的江南农村风景很漂亮。夏天来了,日子长了,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,,但是却没有人经过,因为大家都去劳动去了,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。很安静的田园生活,也是很接地气的描述,农村忙,估计闲的就只有诗人自己,不然也不会注意到蝴蝶蜻蜓在飞。用这首诗与陶渊明,王维的诗对比,我们就可以发现,前面二位,诗中偶然出现的劳作者,如采菊人,往往是诗人自己,或者是诗人的化身,他要的只是田园生活表面的闲,但是他未必理解真正的农村生活的疾苦,而范成大的诗,诗人的角色变了,他只是一个观察者,他是对现实的农村生活描述。再来看一首就更直接了:“采菱辛苦废犁锄,血指流丹鬼质枯,无力买田聊种水,近来湖面亦收租”,如果说前边的一首描写的是农村生活的情趣,那么这一首则是直接对官府压榨农民的控诉了。
 
范成大的田园诗对农村生活的描述,农村的劳动者是绝对的主人,他的诗更像是白居易的新乐府,有很强的通俗性与写实性。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的比较,我觉得可以做一个不那么恰当的的比喻,我们经常说东南亚国家,比如老挝,那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,很让人向往,但是这种原生态,掩盖不住的是当地人的贫穷与落后,这个跟欧洲的乡村生活,有高度发展的物质生活保障,那种生态,绿色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我们去老挝,过惯了大都市的喧嚣,突然有几天的原生态,绿色,安静,觉得很不错,但是不会感觉到原生态背后的真实。陶渊明,王维的田园诗,也差不多如此,厌倦了官场的复杂,觉得农村简单,有另一种心境。真正让他们完全过起农民的生活,繁重的劳作,那还有那种闲情逸致。这让我想起了我昨天去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油画村,巴比松画派主要描述的是法国的农村风光,米勒的画就是是写实的,拾穗者,祈祷,表现的都是农民现实生活的艰辛,是批判现实主义,和诗人范成大是相同的角色。
 
回归田园,应该是挺多人的理想,老了,去种菜,养花。但是相信没有人会去选老挝的边远农村,大家理想中的应该是欧洲的乡间。要有经济基础,要关注现实,正如范成大,功成名就之后吧。“柳花深巷午鸡声,桑叶尖新绿未成。坐睡觉来无一事,满床清日看蚕生”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咨询热线: 18520644544